日本的新年節慶結束後,隨著二月到來的大節日就是「節分」。「節分」是24節氣中第一個節氣「立春」的前一天,日本的「節分」就是季節分界的意思。原本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一天的各四個節分,但到今日只留存下立春前的節分。可能是因為立春前的節分有舊曆迎接新年、代表著與過去揮別的意味。
為什麼節分成為撒豆節?
在節分灑豆子的儀式由來最早起源於日本平安京時代,那時的日本宮廷吸收了中國唐朝文化中的「追儺」儀式,後來逐漸和民間的神社寺廟中傳統驅邪習俗的「撒豆子」儀式相互融合後,在室町時代後後演變成到民間一年一度的「撒豆節」。
在節分為攘災招福進行的撒豆儀式是追儺的演變,主要內涵是新年驅鬼去病和招福納祥。為什麼要撒「豆子」?
在日語裡,「大豆(まめ)Ma me」的發音和「惡魔之眼 (魔目)」與「消滅惡魔(魔滅)」兩詞同音。而「炒」與「射」的發音在日語中也相同。因此從古至今傳說用炒熟的大豆往惡鬼的眼睛丟,就可以消滅惡鬼、趕走邪氣。
也有另個說法是,日本人認為大豆的五行與惡鬼同屬金,如果用火炒豆子等同於於火克金,就有了抵禦驅逐惡鬼的含義。人們再把豆子吃掉,就相當於把鬼打敗,並且祈求未來的一年無病無災。「撒豆」要怎麼做呢?
在日本人的家裡,撒豆一般是由一家之主或者本命年的男性負責,現在則是許多父親會戴上面具打扮成鬼的角色,或者是全家輪番上陣當「鬼」。撒豆要朝向自家屋外被認為是鬼門的東北方,同時也要在自家周圍撒豆子。
吃下和自己年紀相當數量的豆子,就會招來好運、無病無災。有的地方還有吃的比年紀數字多一顆,身體就會更健康的傳說。而撒的豆子必須是用火炒過的,一方面是火剋金的緣由,另一方面是如果使用生豆撒出去發了芽,會被認為是鬼的活躍成為不吉利的象徵。節分到來時的日本日常
在愈近節分的日子裡,超市就會開始出現許多相關商品,現在的廠商都將炒過的大豆和鬼面具作為一個產品販售。
方便日本家庭在節分時使用,鬼面具是最方便扮演成鬼的道具。許多認真的家庭還會將父親或孩子的全身裝扮成頭戴澎澎的藍、紅捲髮,和身上有著閃電布紋的惡鬼模樣來度過歡樂的撒豆節。「鬼在外、福在內!」
在許多日本動、漫畫裡常出現的劇情是小朋友們喊著「鬼在外、福在內(鬼は外、福は内)!」這就是在撒豆儀式中要邊撒邊喊的儀式口號。
但是在日本有些供奉鬼神的神社寺廟在節日儀式中則會改喊:「福在內、鬼也在內(福は内、鬼も内)!」也算是相當特別的現象。日本節分的撒豆儀式象徵著為新春招福避邪的儀式,熱鬧歡樂的撒豆活動仍舊深植於日本人的家庭日常。雖然日本節分活動今年也因為疫情而部分取消,我們也無法在日本當地體驗,但希望大家還是能透過文章認識這些有趣的文化,下次一起健康到日本旅遊且體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