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中華料理
雖然說是中華料理,不過我也知道中國很遼闊,各地都有像是廣東料理或四川料理等的獨特料理,很難統稱為「中華料理」。自華僑居民將自己故鄉的料理改良成日本人喜歡的口味以來,各地發源的○○料理都逐漸發展成獨特的「日本的中華料理」,並在此紮根。
最具代表性的菜色
煎餃
在適合庶民大眾的中華料理中,最具代表性的菜色就是餃子。不過,日本的餃子一般來說指的是煎餃,而不是水餃;內餡會包高麗菜、白菜、豬絞肉、韭菜、大蒜、生薑等食材。日式煎餃通常都有很重的大蒜味,喝啤酒搭配煎餃最令人欲罷不能。吃煎餃的時候,會在已經調和好的煎餃沾醬(如果沒有沾醬的話就是用醬油+醋)加上辣油,將煎餃沾取醬汁後再食用;也有人會沾醋+黑胡椒,聽說在九州會沾柚子胡椒。日本的水餃幾乎都是湯餃,可惜很少看到可以吃到台灣水餃的店家。
餛飩麵
在拉麵中放入餛飩的餛飩麵,通常不是使用內餡飽滿的圓潤餛飩,而是只有放一點點餡料的扁平餛飩,口感平滑到好像可以直接吞入口中。日本也有賣「餛飩麵」的泡麵,裡面放的餛飩真的很少,中華圈的人看到應該會非常驚訝。
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也是主流的中華料理菜色,不過吃起來幾乎都很順口,也不太有辣味,即使會辣也不麻。最近日本掀起麻辣風潮,總算變得可以吃到會辣的麻婆豆腐了。
天津飯
我經常會去中華料理店點的菜色是天津飯,它是一道將蟹肉炒蛋或蝦仁炒蛋放在飯上,並加入濃稠勾芡的丼飯料理。如果沒有飯的話,這道菜就叫作蟹肉炒蛋,也有將飯換成麵的天津麵版本。聽說關西的勾芡是醬油口味,關東則是番茄醬口味,不過更讓我驚訝的是,料理名稱明明就有「天津」這個地名,但是當地卻完全沒有這道料理!
台灣拉麵
同樣是料理名稱上有這個地名,但當地卻完全不存在這道料理的就是台灣拉麵。這道料理是在名古屋發源的拉麵,上面放了辣味肉燥。因為這個辣味肉燥好像被稱為台灣肉燥,所以只要用台灣肉燥做的乾拌麵就叫作台灣乾拌麵,放在飯上就是台灣拌飯。
其他人氣菜色
也有用湯汁稍微燉煮炒青菜,加上勾芡後再放到放上的中華丼。
乾燒蝦仁也是日本的人氣中華料理,因為是配合日本人的喜好改良過的口味,不僅沒有辣味,還帶有番茄醬的甜味,我覺得應該是口味較甜的台南人會喜歡的味道。同樣以蝦仁當食材,日本也有蝦仁美乃滋這道料理,主要是用美乃滋與煉乳混合製成甜味美乃滋,再加入蝦仁拌勻。台灣則是有將台式美乃滋與炸蝦球拌勻後再搭配鳳梨的鳳梨蝦球料理,好像有點類似又有點不一樣,我兩種都很喜歡。將牛或豬的肝臟與韭菜一起拌炒的韭菜炒肝臟,也是大眾中華料理的主要菜色之一,通常除了韭菜以外也會加入豆芽菜等蔬菜,重口味的調味非常下飯。青椒肉絲跟糖醋豬也是經典的人氣料理,糖醋豬裡面到底該不該放鳳梨,經常在日本引發爭論。雖然鳳梨與白飯不搭,不過我蠻喜歡糖醋豬的甜酸醬與鳳梨的搭配。雖然這些菜色已經都是日本人習慣的中華料理,不過就像我們到台灣看到「日式○○」的料理時,也會心想「日本根本沒有!完全不一樣」,我想中華圈的人在日本看到中華料理的時候,應該也會有「完全沒見過!這道料理才不是這樣!」的反應吧?每個地方都會發展出獨具特色的料理,對我來說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呢!最先導入餐桌轉盤的是日本
一大群人用餐或是到比較高級的中餐廳,幾乎都會被帶到有著餐桌轉盤的座位,所以對日本人來說,餐桌轉盤=中華料理。台灣的餐廳也常可以看到餐桌轉盤,不過最先導入餐桌轉盤的其實是日本喔!因為英國原本就有叫作Lazy Susan的餐桌轉盤,所以轉盤本身的發源地並不是日本,不過是東京的餐廳在1937年的時候,為了在沒有服務生的情況下讓用餐者自行從大盤裝的中華料理中取菜,才開始使用餐桌轉盤。因為大部分的日本人都覺得餐桌轉盤是從中華圈傳來的,若是有機會跟日本朋友一起用餐桌轉盤吃飯,可以試著問他們知不知道日本才是發源地喔!
最具代表性的大眾中華料理店
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大眾中華料理店就是餃子的王將,大家知道高雄跟台北其實也有分店嗎?雖然山崎兄妹並沒有去過台灣的分店,不過在那邊一定可以吃到日本的中華料理。目前看來還要過很久才能來日本,如果對日本的中華料理有興趣的話,可以先去吃吃看台灣的餃子的王將。
此外,說到大阪有名的中華料理店,還有以前在山崎兄妹來為大家介紹屬於大阪的夏日甜食及山崎兄妹來為大家介紹大阪的「台灣春節祭」介紹過的551蓬萊。外帶的豬肉包子最有名&人氣!雖然有很多只限外帶的店舖,不過大阪市中心還是有約20家可以用餐的餐廳。外帶的便當分量很大,年輕時食慾旺盛也不用擔心胃痛,常常買來吃。除了日本的中華料理之外,也好想到台灣吃東吃西啊~!(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去呢~?)■ YamasakiTatsuyaIllust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