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曾經遊歷過亞洲不同國家,那麼你可能會發現一個顯著的現象:在日本的街頭巷尾,幾乎看不到像台灣或越南那樣密集的機車,幾乎只有外送與宅配服務人員身騎機車而已。機車在日本並不像在許多亞洲國家那樣普遍。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日本的機車那麼少?這件事情與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暴走族脫不了關係。
物極必反?日本暴走族的機車魂帶來的影響
日本的機車數量較少的原因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社會文化與交通政策。
首先,我們必須回顧一下日本的暴走族文化。暴走族起源於1950年代後期,當時的日本經濟快速增長,青少年對於他們的身份與社會角色有了新的探索。他們開始以駕駛改裝機車、快速駕駛、吵雜的排氣聲以及刻意違規的行為來尋求刺激與證明自我。然而,這種文化行為並未得到社會的接受,反而引發了眾多的社會問題,如噪音污染、交通事故和青少年犯罪。
為了打擊暴走族行為,日本政府啟動了一系列的管制,例如對噪音過大的機車以及無照駕駛等行為進行了嚴格的規定。此外,對於駕駛機車,日本政府也制訂了一些嚴格的規定。首先,駕駛機車必須經過專業的駕訓課程,並通過考試獲得駕照,提升了一般人獲得機車駕照的門檻。
除此之外,日本的全國高等學校PTA聯合會在1982年的大會上決議推進三不運動。這個三不運動,對機車的減少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
根絕機車!日本高中的機車「三不運動」
什麼是「三不運動」呢?這是針對高中生實施禁止「不讓他們取得摩托車駕照」、「不讓他們購買摩托車」、「不讓他們駕駛摩托車」等三大政策,讓日本高中生相當難取得機車的駕照。
這個政策雖然並沒有成功讓暴走族完全絕跡,但是卻深深影響著日本人對於機車的印象,也因為暴走族與三不運動政策,許多日本人對機車的印象都不太好,日本也透過各種管道教育,讓人們認為騎著機車的暴走族是一件很落伍古板的事情,加上不同娛樂型態的興起,暴走族數量也逐漸凋零,機車也在無形中變成暴走族的標誌而隨之沒落。
綜合以上因素,日本的機車數量少並非偶然,而是社會文化與政策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
「三不運動」是否續存?令和時代後的變化
隨著近年來摩托車事故的減少和暴走族活動趨緩,再加上2016年時日本開放18歲選舉權,校園風氣偏向開放與尊重年輕人的自律性與自主性,近年許多日本地方也開始傳出檢討的聲音,例如埼玉縣就重新檢討了「三不運動」的政策,改以教學認識來代替徹底個隔絕高中生與機車的距離。隨著教育與社會環境的變遷,也許未來我們有機會能在日本的街頭上,看到更多的機車也說不一定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