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所知道美麗漂亮的和菓子,原形是唐朝傳入日本的點心「唐菓子」,大多是以米捏製而成、使用油炸方式製作,一開始是供奉給神明專用的點心,後面才慢慢發展為目前的和菓子。然而豆沙、白米、小麥油炸的點心,明明看不到一點水果的影子,為什麼會叫做「菓子」呢?今天就來向大家介紹關於和菓子的由來傳說吧!
圖片來源
日本和菓子的身世之謎
原來,在日本一開始被稱為「菓子」的,確實是水果或者樹子等製成的食物,例如曬乾的水果、樹子磨粉和水蒸製成的點心等,與「菓」確實脫不了關係。
日本和菓子的民間神話
而在《古事記》的紀載中,有一位垂仁天皇,希望能夠求得長生不老,聽聞遙遠的「常世之國」有一種四季都散發芳香的「非時香菓」(此處的非時意謂不看季節,四季皆有),於是便派遣了一位 田道間守,前往這個常世之國。
田道間守費盡千辛萬苦終於取回了這「非時香菓」的樹枝與果實,但當他回到日本時,垂仁天皇已經駕崩了,田道間守因此非常難過,趕緊到垂仁天皇的墓前將樹枝獻祭給天皇後,便哭著自盡逝世了。日本人心中的和菓子之神-田道間守

田道間守的故鄉兵庫縣豊岡市的中嶋神社就祭祀著田道間守,每年4月第3個星期日的例祭 (菓子祭)就能看到許多製菓業者、和菓子職人們前來參拜,感謝將橘子帶回日本的田道間守,並祈求讓製菓業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