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村八分?「不一樣的人」會被霸凌的日本社會
日本人強調「團體意識」,要求的是不會帶給任何人「迷惑」(meiwaku,麻煩的意思)的社會。因此,在日本社會潛規則之中,要求的便是「每個人都一樣」。
如果公司在工作結束後聚餐,聚會中大家最好都要點差不多價位的食物,以及無論體質如何都得喝上一杯啤酒。在學生時期,大家就不斷被要求要重視團體,不要當太突出,帶給大家困擾的人。而不一樣的人——則會遭到霸凌的命運。在日本校園中常見的霸凌,跟大家想像想像中的肢體暴力的欺凌不一樣,而是一種「看不見的」霸凌,意即——將對方視作空氣。被排擠在共同生活圈之外,變成了離群的孤獨一匹狼。這其實對被霸凌者的心靈造成極大的壓力,也因此也有許多家裡蹲、拒絕上學的社會問題孕育而生,因為待在學校必須背負著極大的壓力,而這樣的霸凌卻提不出任何具體的證據,校方跟父母也很難介入處理。
來自古老的日本霸凌「村八分」
這樣集體無聲的霸凌,其實是充滿歷史淵源的,也就是今天要談到的主題——「村八分」。
所謂的村八分,是指從江戶時代時期開始流傳的一種「共同絕交」的方式,在古時候日本以農業社會為主,村莊之中莊稼事的互助是十分重要的,村八分是指將村莊十件重要事情中,除了協助埋葬、火災(滅火)之外,剩下的成人禮、結婚、生產、生病、幫忙建新居、水災時的救護、每年的祭拜法事、遠行時幫忙留守,這八件事情中完全不進行任何的交流及協助。
而為什麼在絕交之後唯獨人死埋葬與火災時,村民願意來幫忙呢?並不是什麼溫馨的理由,而是因為如果人死後沒人處理後事會惹來瘟疫;如果火災沒有幫忙撲滅會造成延燒(古時候都是木造房容易起火)在古老的農村生活中,若是被「村八分」的話,會落得連肥料、灌溉水源都被斷絕的境地,即便村八分只是消極的霸凌行為,但卻對被實施「村八分」的對象有著致命的影響力。只有犯錯的人才會被「村八分」嗎?
當談到霸凌這樣的議題,很多人常常會試著去檢討被害者是不是「犯錯了?」或者是「太討人厭」才慘遭排擠的命運,但事實通常不是如此。
在距今六十多年前的靜岡縣的上野村,就曾經發生過「對的人」被村八分的事件。事件的主角只是一名年僅女高中生石川皐月,因為觀察到村上公然進行作假選舉,甚至連警察也收賄收買而無法舉報,因而向朝日新聞舉報,揭發村子中的醜聞。雖然醜聞被揭發了,但接下來的發展可不是什麼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結局。在女高中生正義凜然的舉發了村子裡的選舉弊端之後,村人立即以「讓村子出糗」等等罪名,對石川皐月一家人進行了「村八分」的霸凌制裁,一家大小甚至連小學生的妹妹都在學校中遭人霸凌,而這個村八分事件在朝日新聞的報導下,讓世人得以意識到「村八分」等議題,但這並無法平息因為舉發而仇視女學生的人們,最後石川皐月還是因為受不了各種抹黑、指責,而離開了故鄉避風頭。
日本現在還有村八分嗎?
很多人都以為村八分隨著時代推進已經變成了歷史的名詞,但是最近的一起「村八分」事件,甚至還是發生在平成年代的西元2011年,可見在農村之中,只要集體生活的方式沒有改變的話,這樣的霸凌還是有可能會再發生。
重視「和諧」的日本人來到現代,霸凌的工具也日新月異。在校園霸凌中,過去折疊式手機時代時使用揭示板(討論板)霸凌,到了智慧型手機時代則是改用LINE群組作為霸凌工具。近年很紅的日劇「アンナチュラル(台譯:法醫女王)」也討論著在校園生活中被大家視而不見但卻對被害者深刻的可怕霸凌。
而重人情味台灣,在網路形成了匿名性的遮蔽之後,也能隨處看見「酸民」們的惡毒留言。在這樣自由發言的網路世界中,大家是否意識過,或許自己不經意的惡毒發言,正是讓自己成為了將他人「村八分」的恐怖霸凌了呢?